返回

大明:我,朱允熥,带着朱棣造反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74章 今晚别走了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只有内府,整天皱着眉头。

    要不是皇太孙拍胸脯保证,这只是临时从内府挪点银两办万寿节,过后马上补上,他们恐怕早就推脱不管了。

    此刻,独自躲在工作室的朱允熥,正忙于他的财富大计。

    他要把明朝官道沿线每几十里就设有一处的驿站,彻底开发,变成国家的一项新财源,这是他当前最紧迫的任务。

    自古以来,官道驿站的建设都是国家的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因为在马车时代,驿站关乎朝廷控制疆土的命脉。

    驿站,就像那个时代的互联网,连接着天南地北。

    每天,都有不计其数的官府信使穿梭其间,怀揣着国家与民间的种种消息,搭建起一道沟通朝廷与地方的桥梁。

    一旦边境烽火连天,驿站更是化身为生死时速的信使,飞骑传书,只为那紧急军情能在第一时间被知晓。

    但朱允熥心里明镜似的,知道驿站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简单注脚。

    它更像是现代邮局的鼻祖,还额外扮演着旅馆和仓库的角色。

    如果运作得当,这简直就是一台印钞机,潜力无限。

    此时,他的案头上,除了关于大明驿站改革的详细奏折,还整齐排列着几枚小巧的纸片。

    用后世的话说,就是邮票。

    旁边还有几片写着住宿券、存储券的小纸片,上面除了文字,还点缀着简朴的图案。

    正当朱允熥准备将这份精心准备的提案带给朱元璋审阅时,门外响起了敲门声。

    是刘远,他贴近门边,压低嗓音说:“三爷,燕王来


第174章 今晚别走了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